内网登录 | ARP登录 | 邮箱登录 | 中国科学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ENGLISH

王小萍:我人生的三条赛道

发布日期:2020-07-15 来源: 字体:[ ]
  12月25日,《中国妇女报》刊登了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圈层作用与环境变化团队王小萍研究员寻找大气污染物,在青藏高原追风的故事。
  科研、家庭、学生,让我们驻足,分享王小萍人生中的三条赛道:
   
  2019年12月的第一个周末,王小萍一家去工体看了场足球赛。第一次现场观战,王小萍心潮澎湃,当场拍板以全家阵容出席2020年最后一场球赛。
  一个多星期前,王小萍收到一封邮件,正式通知她从全国3159位申报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96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之一。
  几个月前,王小萍的学生在地学重要期刊发表了封面文章。
  作为一位女科学家,家庭与事业兼顾不易,而王小萍给自己的人生开了科研、家庭、学生三条赛道,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她是如何做到的?
  青藏高原上的追风人
  痛并快乐着,不是个新鲜词儿,却是王小萍初入科研的切肤感受。缺氧是什么感觉?心跳150次之上是什么感觉?头疼欲裂是什么感觉?行迹青藏高原15年,吃了很多苦,还差点送了命。可是,不吃苦又怎能尝到心广天地宽,行者常至的感觉。
  科学网的博客上,王小萍给自己取名“执着的藏羚羊”。就像这名字传递的信息,2004年进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王小萍憋着一股劲儿,要在青藏高原上打拼一番事业,执着的藏羚羊代表一种向往,是她当时心境的体现。
   
  王小萍野外考察王小萍野外考察
  为了在研究所立足,王小萍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冰川、环境、气候变化……开展研究的切入口在哪里?珠峰脚下的帐篷里,王小萍与天地精神往来;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青藏高原的一草一木、一川一湖在脑海中打转。
  污染物研究——姚檀栋院士给了点拨。通过文献查询,王小萍发现,南北极关于污染物研究有较为完善的数据,而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却是空白。
  不像冰川、森林、湖泊等看得见的地理元素,存在于大气中的污染物看不见摸不着。不仅如此,大气研究还需要恒心,数据积累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短时间内看不见成果,不能吃科研“快餐”。对于王小萍而言,污染物研究的优势在于收集数据的气象站往往海拔不高,在经费和人员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将工作开展下去。反复思量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后,王小萍决定,后半辈子做一个青藏高原的追风人。
  一分钱掰八瓣
  起初,和王小萍一起追风的,还有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员龚平。作为王小萍的第一个学生,龚平也是她科研道路上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说走就走,王小萍铺开一张青藏高原地图,将它一分为二,自己跑南线,龚平跑北线,布置青藏高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样网络。
   
  团队在扎当冰川采集冰雪样品
  2007年,王小萍获得第一笔科研“巨款”——30万元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科研是个烧钱的活儿,购买各种实验仪器,一个月就花掉了十万元。王小萍意识到,钱要省着花。出野外时交通费占很大比例,她和龚平坐大巴车和公交车,跑遍了青藏高原,布置了完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样网络。为了支持这个刚启动的课题组,不少台站为王小萍减免了数据观测费。现在回忆,王小萍仍心怀感激。
  “小公主”变“女神”
  2009年,正当王小萍开足马力奔赴科研时,她的家庭集体提出抗议。首先站出来的是妈妈,紧接着老公和孩子也表达了不满,王小萍感觉“腹背受敌”。
  王小萍开始反思自己。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科技工作者和老师,如何平衡角色之间的关系?茫然与无助的时候,王小萍看了很多书,渴望从书中汲取能量。
   
  “人这一辈子,需要一件事,一个人,燃烧自己。”“女人是家庭的粘合剂”“平衡生活工作‘两桶水’”,书中的闪光点触动着王小萍,往事如电影般一幕幕上演。
  王小萍意识到,是时候从“小公主”的心态中脱离出来了。无私奉献的父母正一天天老去,曾经帅气的老公也不再年轻,还有需要关心的孩子。是时候转变心态,奉献自己,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与家人共同进步。
  自此,王小萍正式开启了家庭和学生的赛道。从一餐饭、一句关怀做起,王小萍放慢了科研的脚步,将一部分精力分给家人,一部分给学生,还有一部分留给自己。改变后,王小萍的科研工作反而更从容。
  2013年妇女节,刚刚拿到优秀青年基金的王小萍给全所女职工作报告,分享自己心态的转变。报告题目是王小萍老公取的——“美丽女人美丽人生”。
  王小萍这样理解老公的本意:二十多岁的姑娘漂亮,但经过时间历练,三十多岁的女人美丽。王小萍的转变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老公幽默地说,我家的女神回归了。
  做青藏高原的“发光体”
  作为首届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小萍坦言,自己又站上了科研的新赛道。而此时,稳固的家庭支持王小萍在科研上发力。从2007年开始积累的数据也到了该出成果的时候。
   
  王小萍和学生们
  此时,王小萍课题组成员不断壮大,学生赛道也跑出了傲人的成绩——龚平成为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理事;王传飞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和国家奖学金;外籍学生Balram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盛久江获得中科院朱李月华奖学金;任娇获得唐孝炎奖学金以及中科院朱李月华奖学金。
  与王小萍课题组成员聊天,提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是“自驱力”。每个人身体里都有自驱力。王小萍喜欢洞察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帮学生补短板,提升每个人的综合能力,用谈心的方式挖掘最真实的自驱力。王小萍说,就像一台自动运转的机器,形成自驱力,导师只要把握方向。
  打开王小萍的电脑,有一个“学生们”文件夹,其中一张照片她特别喜欢。照片上,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中,一位身穿紫色冲锋衣的姑娘坐在雪地上,双臂张开,摆出胜利的手势,露出兴奋笑容。那一刻,她就是青藏高原上最亮的“发光体”。
   
  王小萍的学生陈梦珂
  王小萍自豪地说,学生们不少在硕士阶段就能发好文章。这种积极上进的气氛会传染,使课题组有一股无形凝聚力,是对王小萍价值观的认可,形成正反馈也激励着其他成员。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王小萍的办公室。眼前的王小萍半裙、短靴,一条漂亮的丝巾系在颈间,淡淡的妆容精致、大方。不要被她美丽的外表蒙蔽,这个娇小的身躯里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这就是能兼顾科研、家庭、学生三条赛道的正解。

  撰文:刘晓倩
  编辑排版:刘晓倩、李亮
  图片提供:王小萍
  审核:安宝晟、王小萍、王光鹏、张亚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