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 ARP登录 | 邮箱登录 | 中国科学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ENGLISH

人才详细信息

姓名:张 衡
性别:
学历:博士
专家类别:研究员/优青
电话:
传真:010-8409 7079
电子邮箱:zhangheng415@tpestations.ac.cn
职称:研究员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简介

教育经历:  

2007-201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理学博士    
2003-2007:成都理工大学 理学学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1) 2023-12 至 今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2) 2017-09 至 2023-1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3) 2012-07 至 2017-08,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4) 2015-05 至 2016-0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系, 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

本人致力于青藏高原及南极地区壳幔结构地震成像、地球动力学研究以及特殊环境下的光纤地震仪器研发,主要成果有:

(1)揭示了印度岩石圈北缘垂向分层结构的成因,阐明了羌塘地体下方欧亚岩石圈与上涌软流圈的动力学机制;

(2)提出了高原和南极裂谷的两种深部成因—岩石圈增厚和局部熔融;

(3)研制了在特殊环境下可长时间、高密度和宽频带数据采集的光纤地震仪,开发了适合高精度浅层探测的地   震成像软件。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EPSL,JGR,GRL,Tectonics等地学1区著名期刊论文7篇;验证了在矿产区开展光纤浅层探测的可行性。

未来研究拟结合光纤和传统地震仪在青藏高原及南极典型断裂带或裂谷区开展高密度数据采集,使用多种地震成像技术探测裂谷的深浅部结构,继续深入探讨裂谷成因与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的关系。

职务

社会任职

承担项目

主持项目
(1) 2024-2026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2020-2023年,面上项目,基于走时各向异性成像和全波形反演技术研究青藏高原西南部裂谷区的壳幔变形模式
(3) 2020-2021年,仪器研发项目,适用于极端环境的光纤地震噪音成像系统研发及其在典型裂谷区的应用研究
(4) 2018-2021年,面上项目,应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东南极格罗夫山及其邻区上地幔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
(5) 2015-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利用人工和天然地震数据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参与项目
(1) 2019-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二次科考
(2) 2018-2023年,中国科学院, 先导专项子课题,泛第三极环喜马拉雅造山带结构、变形与地震危险性
(3) 201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宽频带地震观测
(4) 2016-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喜马拉雅西构造结之下印度岩石圈地幔行为

获奖及荣誉

1. 2022年 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    

2. 2022年 中科院首批“特聘骨干”    

3. 2021年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完成人    

4. 2018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代表论著

  1. 张衡, 张文涛, 黄稳柱 等,阵列式光纤地震仪在西藏易贡湖地区的浅层探测实验研究.地球物理学报, 2023doi: 10.6038/cjg2022P0751.
  2. Zhang H., Zhao Dapeng, Zhao Junmeng, Yunyue Elita Li, Liu Hongbing, Ding Min, Jiang Yong, Xu Xin, Upper Mantle Heterogeneity and Radial Anisotropy Beneath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Tectonics, 2021, 40(1), e2020TC006403.
  3. 张衡, 徐团伟, 裴顺平 , 利用分布式光纤声传感设备开展青藏高原易贡湖浅层结构探测, 地学前缘, 2021, 28(6), 10.13745/j.esf.sf.2021.11.10.
  4. Zhang, H., Zhao, D.P., Ju, C.H., Li, Y.Y., Li, G.H., Ding, M., Chen, S.Z., Zhao, J.M., 2020. Upper mantle deformation of the Terror Rift and northern Transantarctic Mountains in Antarctica: Insight from P-wave anisotropic tomograph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 47, https://doi.org/10.1029/2019GL086511.
  5. Zhang, H., Li Y.Y., Zhao, D.P., Zhao, J.M., 2018. Formation of Rifts in Central Tibet: Insight From P Wave Radial Anisotrop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123(10): 8827~8841.
  6. Zhang, H., Zhao, D.P., Zhao, J.M., Hu, Z.G., 2017. Internal Deformation of Lithosphere Beneath Central Tibe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122(1): 7329~7342.
  7. Zhang, H., Zhao, D.P., Yu, C.Q., Zhao, J.M., 2016. Varying deformation patterns in central Tibet revealed by radial anisotropy tomograph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 121(5): 3445~3461.
  8. Zhang, H., Zhao, J.M., Zhao, D.P., Yu, C.Q., Liu, H.B., Hu, Z.G., 2016. Complex deformation in western Tibet revealed by anisotropic tomograph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451: 97~107.
  9. Zhang, H., Zhao, Dapeng, Zhao, Junmeng, Liu, Hongbing, Tomographic imaging of the underthrusting Indian slab and mantle upwelling beneath central Tibet , Gondwana Research, 2015.8, 28(1): 121~132.
  10. Zhang, H., Zhao, Dapeng, Zhao, Junmeng, Xu, Qiang, Convergence of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under eastern Tibet revealed by seismic tomography,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2012, 13,  10.1029/2012GC0040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