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湖泊众多,其面积和水量变化不仅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地响应,也通过地—气间的能量交换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已有的研究较多地揭示了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但缺乏从整体上对湖泊水量变化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和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立平研究员团队利用LandSat MSS\TM\ETM+\OLI光学影像和SRTM DEM建立的湖泊面积与高程之间的关系,估算了面积大于50 km2的114个湖泊1976-1990、1990-2000、2000-2005、2005-2013四期水量变化序列。结果表明,1976-2013年湖泊水量共增加102.64 Gt,年均增长率为2.77 Gt•yr-1,其中,2000-2013年是湖泊水量增加最为明显的时期,该时段增加量占研究时段总增加量的97%,年均增加率达7.67 Gt•yr-1。湖泊水量变化呈现三种主要类型,即“由缓升向急升转变型”(内流区东南部),“先下降后快速上升型”(内流区北部、中部及南部),“波动下降型”(青藏高原南部外流区)。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的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组合特征及湖泊的补给状况是导致湖泊水量变化时空分布特征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看,降水是引起湖泊水量增加尤其是2000年后水量快速增加的主导因素。在不同的气温条件下,湖泊流域内有无冰川对湖泊水量变化具有不同影响。1976-1990年,低温通过减少冰雪融水对湖泊水量起到抑制作用;1990-2000年,气温升高促进了湖泊水量的增加;2000-2013年,尤其是2005年后气温上升通过加强蒸发削弱湖泊水量增加的态势。在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深入分析整个区域的湖泊水量变化及其区域分异,有助于深刻理解区域的地表过程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文章在线发表于Climatic Change(Yang, R., *Zhu, L., Wang, J. et a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volume of closed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climatic responses from 1976 to 2013. Climatic Change (2016). doi:10.1007/s10584-016-1877-9)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84-016-1877-9)